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1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2014净土大经科注 第13集

2016-11-25 净空老法师 莲友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j0341phvclg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13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一百六十頁最後一行,看念老的註解:

 

  「夫眾生之生滅心,處處能緣,獨不能緣於般若。須位登別教地上之菩薩,方能契入,於無住時即生心,於生心時即無住」。我們看這一段,這裡都是講的事實真相。凡夫迷失了自性,大乘經上常說,「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一念不覺就是無明。怎麼不明?覺是明的,把覺失掉了,變成不覺。覺是一切法自然通達,所以稱為本覺,它本來就覺悟。這一念不覺,本覺變質了,變成阿賴耶,阿賴耶就是不覺。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依阿賴耶起來的,阿賴耶是生滅心。覺心不生不滅,覺心就是自性。阿賴耶處處能緣。實在講三心,三心是一體的,從執持種子來說叫阿賴耶,從分別來說叫它做意識,從執著來說叫它做末那。於是我們就知道,末那跟意識就是阿賴耶的作用,它兩大種類的作用,一個是分別,一個是執著,執著是見思煩惱的根本,分別是所知障的根本。

 

  第六意識能緣的能量最大,遍法界虛空界沒有它緣不到的,就是緣不到般若。法身、般若、解脫是自性的三德。它緣不到法身,緣不到般若,為什麼?法身、般若都是沒有形相的,緣要有對象。你看前五根,眼耳鼻舌身,它能緣的是物質現象,眼緣色、耳緣聲、鼻緣香、舌緣味、身緣觸,叫五塵,它有對象的。第六意識是心,它不是物質,它是個念頭,念頭能緣法,它能夠想過去,它能夠想未來,功能最大,與它相應的心所五十一個全了,沒有一個不相應。所以佛在經上說,它對外能緣虛空法界,對內它能緣到阿賴耶的三細相,阿賴耶的業相、轉相、境界相。業相,現在科學裡頭講的能量,它是波動的現象,就是一念不覺;轉相就是念頭,科學叫信息,能緣得到;境界相是物質。境界相現在叫它做物質現象,與它相對的精神現象,精神現象就是信息(就是念頭),一切法從心想生就是念頭。確實現代量子物理學家把目標就對準這三個問題,物質被揭穿了,徹底搞明白了,現在信息還沒有搞清楚,到底從哪裡來的不知道。

 

  物質現象,這也是最近三十年被發現的,德國人普朗克博士率領這個小組,專門研究物質到底是什麼,把最小的物質,小到不能再小,找出來了。物質在佛經上叫極微色,微是微細,極其微細的色相,肉眼看不到,天眼也看不到,阿羅漢的慧眼也看不到。佛經上說的,阿羅漢的天眼能看到微塵。欲界天、色界天人都看不到,阿羅漢能看到,這什麼東西?應該就是現在科學裡面所講的原子。科學家在八十年前發現原子,認為原子是基本的物質,不能再分,最小。殊不知這些年來科學不斷在進步,日新月異,新的儀器發明出來,有能力掌握一千兆分之一秒,能夠掌握到。這在過去作夢都不敢想的,這樣高度的儀器,才把佛經上講的極微色找出來。科學的名字叫中微子,或者叫微中子都可以,這才是物質最小的,不能分了,再分就沒有了。佛叫它做鄰虛塵,鄰是鄰居,它跟虛空做了鄰居,就是它不能分,再分就沒有了,就是虛空。科學家還是把它分開了,一分真的沒有了,發現的是什麼?發現是念頭波動的現象。於是這個謎揭穿,物質是假的,是念頭產生的幻相,我們誤會把它當作物質,其實是假的。單獨這一個物質,我們是不能覺察到的,因為它太小,生滅的頻率太高。要依照彌勒菩薩所說的,它存在的時間只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換句話說,一秒鐘它生滅多少次?前念滅後念生,一秒鐘生滅一千六百兆次,單位是兆。在這麼高的頻率之下,怎麼會知道?這叫什麼?這叫一念,一個生滅就是一念,一念就是一個生滅。

 

  從一念來說,這是心理現象,生滅現象,這一念當中具足五蘊。我們以前對於佛經上講的五蘊都沒有搞清楚,都產生誤會,色受想行識。《心經》念的人太多了,有許多人用它作早晚課,裡面「照見五蘊皆空」,誰照見?現在科學家已經掌握到,但是還沒有能搞得究竟,沒有佛經上講得那麼清楚。他發現微中子,就是發現了色,發現了受想行識,他沒有講得這麼清楚,他只說是念頭波動產生的現象。這個念頭裡頭有受、有想、有行、有識,你看佛講得這麼清楚。基本物質裡頭,極微色它具足色受想行識,就是講一個微中子,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它有感受,它會想,它有行,行是相續不斷,前念滅後念生這叫行,就是相續不斷。實際上它是相似相續,它不是真的相續,真的相續,前面跟後面是相同的,它這個前面跟後面是不同的。我們看到科學報告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這麼回事情,肯定佛是了不起的科學家。佛怎麼看見的,這是宇宙的奧祕,物質的源起、源頭,精神的源頭,起心動念那個源頭是什麼,科學把它當作一個命題來研究。佛經上告訴我們的,一念不覺叫業相,這個業相就是阿賴耶的本體,從這個業相生出念頭,叫轉相,轉是轉變,業相是根本,轉變是枝葉,從轉變裡面產生色,物質現象。所以第六意識能夠緣到阿賴耶,能夠緣到極微色,緣不到自性。

 

  對外,現在科學走兩個極端,一個宏觀宇宙,研究天文;第二個走反方向,微觀世界,就是極小的,極細小的,都有成就。特別是量子力學,就是研究微觀宇宙的,跟佛經上講的相同。微觀宇宙他們現在還沒有發現到,還有個大的問題,那就是大小不二。極其微細的微中子,佛經上講「芥子納須彌」,須彌山放在芥子裡面,芥子沒有放大,須彌山沒有縮小,那怎麼放下去的?這有點像現在科學用的晶片,你看晶片,大概比小指甲還小,那裡面藏了很多信息,還有很多畫面,從電腦裡面就看到了,這就是芥子納須彌。佛講的比這個更神奇,極微之微,就是微中子裡面有宇宙,整個宇宙就在一粒微中子裡頭。它能不能現相?能現,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整個宇宙是它現的。它現它沒有放大,現出來的大小是一不是二,妙極了!換句話說,佛法裡面告訴我們,遍法界虛空界都是從心想生,都是自性變現的,心現識變。現相是心,心就是自性,自性現的;產生變化,把它變成六道、變成十法界,這是阿賴耶。阿賴耶能變,自性能現。換句話說,阿賴耶不能現,它能變,把自性現出來的境界扭曲了。自性現的是一真法界,在淨宗叫實報莊嚴土,實是真實,真實是不生不滅。阿賴耶進去了,把它變成生滅、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我們六道凡夫所用的心是妄心,就是阿賴耶。阿賴耶是從真心變出來的,真妄不二,真妄是一體,好像一體的兩面,有正面、有負面,它是一體,我們用正面的就是一真法界,用負面的就是十法界、就是六道輪迴。

 

  這樁事情只有佛經講得透徹、講得微妙,我們現在能夠體會,但是不踏實,要踏實還得要用幾年功夫。如何能夠讓它踏實?不能用科學的方法,用科學的方法跟事實真相不相應,你永遠不知道,你能夠知道的就到此為止。這是八識的能量,它是有限的,有侷限的,要用真心,真心的能量是無限的。真心是什麼?我們前面學過,真心就是正念、就是無念。念有念無是妄心,念善念惡是妄心,念佛法念世法也是妄心,有念都是妄,無念就是真。無念也不是什麼念都沒有,什麼念都沒有,那邪正都全沒有了。無念裡頭有無量智慧、有無量德能、有無量相好,這是《法華經》上講的性具,也是《華嚴經》上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是性具的,自性本有的。自性有圓滿智慧、圓滿德能,智慧德能決定不是從外頭求來的,外頭沒有。你看此地說的,「處處能緣,獨不能緣於般若」,般若是智慧,它緣不到,為什麼?它是妄心。智慧是真心起的作用,妄心緣不到真心,所以它緣不到般若。般若什麼時候被發現?明心見性就發現了。什麼樣的程度能明心見性?別教地上菩薩,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華嚴》把菩薩的地位分為五十二個階級,這五十二個階級完全是定功的淺深,修禪定淺深分成五十二個階級。這五十二個排列,從下到上,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四十個,十地,五十個。要初地以上,在圓教裡面,圓教初住等於別教的初地。換句話說,圓教是從別教初地算起,又往上排列四十二個位次,這四十二個位次都是明心見性,都是永遠斷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

 

  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還有什麼階級?應該是平等的,有起心動念就不平等,沒有起心動念當然平等。沒錯,實報土的菩薩真的是平等,平等裡頭還有不平等,那是什麼?習氣厚薄不一樣,在下面的習氣就很濃厚,在上面的習氣就很薄,這個不一樣。我們要知道,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習氣沒斷。習氣要斷乾淨,他就不叫阿羅漢,他升等了,叫辟支佛。辟支佛要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是分別,真正做到不分別了,不分別的習氣還在。所以辟支佛把分別放下,他升級了,他是菩薩。菩薩有分別的習氣,把分別的習氣斷掉之後他又升一級,十法界裡的佛。十法界裡面的佛無明沒斷,無明斷掉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無明破了,無明習氣還在。見思煩惱的習氣有方法斷,塵沙習氣也有方法斷,無明習氣沒法子斷,為什麼?他們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你用什麼方法斷,你要用方法不就起心動念了嗎?那就大幅度的退轉了。這時候怎麼辦?這叫任運,就是隨它去,時間長了自然沒有。古人在這用個比喻,好比酒瓶,酒瓶裡面盛酒,酒倒乾淨了,擦得很乾淨,確實一滴都沒有,聞聞有味道,這味道怎麼斷?沒法子斷。只有一個方法,瓶口打開放在那個地方,放上半年、一年再去聞,沒有了。要很長的時間,這個習氣才能斷得了。

 

  習氣斷完之後,實報土就不見了。《金剛經》上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例外。實報土沒有生滅,它有也會滅掉,沒有了,這叫隱現。實報土現前,這現;實報土沒有了,隱。它不是生滅,它沒有生滅,有緣它現,沒有緣它不現,隱了,隱藏,所以大乘教裡講的隱現。隱現對於實報土的人來說是個別的,是別業,不是共業。這個人無始無明習氣斷掉,他醒過來,他的實報土沒有了,他到哪裡去?到常寂光去了。所以無始無明習氣沒有什麼障礙,像如來一樣,智慧、神通、德相沒有不能實現的,能分無量無邊身,到十方世界去拜佛、去供養佛,這是修福,聽佛講經說法是修慧,福慧雙修,得大自在。具足法身、般若、解脫,叫三德祕藏,真正常樂我淨。法身有常樂我淨,般若有常樂我淨,解脫也有常樂我淨,就是不能回歸常寂光,必須無始無明習氣斷了,他就回常寂光。

 

  回到常寂光,常寂光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常寂光在哪裡?常是不生不滅,寂是清淨無染,光是光明遍照,照全宇宙,一切時一切處無所不在,我們大家統統在諸佛如來常寂光當中。像我們這個房間裡頭有十幾盞燈,每一盞燈打開,光都是照滿這個空間,光跟光融在一起分不出來。所以進入常寂光,就跟一切諸佛如來融成一片,這是自性。融入常寂光就是回歸自性,回歸自性才真正證得大圓滿。你在哪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天天在想著,阿彌陀佛我想見你,阿彌陀佛忽然在面前看到了,就現身了。他有沒有從哪裡來?沒有;消失了到哪裡去?也沒有。不來不去,「當處出生,隨處滅盡」,這《楞嚴》上說的。他沒有地方不在,所以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起心動念他全知道。什麼時候得度,什麼時候應該去照顧你,他全曉得,絕對不會錯過時節因緣。到時候他真來了,真現身,真給你說法,真的幫助你、成就你,這是我們要深信不疑。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華嚴經》上說的。十方講空間,無窮大,沒有邊際,為什麼?是自性變的。自性沒有邊際,所以虛空法界沒有邊際。自性沒有染污,自性具足無量智慧德能。我們為什麼學佛?想回歸自性,回歸自性證得大圓滿。回歸自性跟一切萬事萬物同一體,證得了一體,在這一體當中才叫徹底的覺悟,這個求學就畢業了,證得大圓滿。這個大圓滿,梵文稱之為大般涅槃,所以涅槃在中國也翻作圓寂,圓是圓滿,寂是寂滅。寂滅是什麼?像我們現在講的真空,它什麼都沒有。可是它什麼都沒有,它什麼都能現,妙就妙在這裡。真的,什麼都沒有,所以叫它做空。這個空不是無,不當作無講,它遇緣會現相,所以說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妙有是什麼?我們感覺得有,全是假的,確確實實不存在,是我們眼睛看錯了,我們沒有看到真相,看到妄相,許許多多妄相糾纏在一起,我們以為它是真的。其實它不是真的,根本就不存在,我們以為它存在,早就過去了。你想想看,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生滅,你能掌控一個生滅嗎?決定不可能的。我們的時針一秒一秒的過去,你一秒都掌握不到,何況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一個生滅就是一個畫面,全宇宙的畫面。宇宙從哪裡來?不是大爆炸,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心想生,阿賴耶裡的種子那是因,心想是緣,想什麼現什麼,全是自作自受,與任何人都不相干。這是事實真相,只有佛在大乘經裡頭講得透徹、講得明白。

 

  於是我們就曉得,法身、般若、解脫這是自性,只有別教地上菩薩他能緣到、他能掌控,這個人就是禪宗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行。有沒有人緣到這個地方?有。在中國這兩千年的歷史,就是佛教傳到中國,公元六十七年,今天二0一四年,到二0六七年才整整兩千年。這兩千年裡,佛教在中國有什麼成就?我們看《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裡頭記載的,達到這個境界的,就是別教初地以上的,我們最保守的估計超過三千人,在中國禪宗裡頭的。還有教下,賢首、天台、三論、法相,其他宗派成就的不在少數。淨土就更多了,這是易行道,難行道都有這麼多人,易行道更多。從慧遠大師,這東晉時候,在廬山建第一個蓮社(念佛堂),一百多人在一起念佛共修,遠公大師率領,這是我們淨土宗第一代祖師。傳到現在,這一千七百年,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最保守的估計超過十萬人。佛教對中國的貢獻!往生到極樂世界等於成佛,比其他法門成就的,他們雖然明心見性,跟往生極樂世界不能比。往生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他們也是阿惟越致菩薩,淨宗得阿彌陀佛的加持,速度特別快,安穩,安穩就是你不招魔障,佛力加持,一切諸佛都加持你,一切護法神都照顧你,所以稱為易行道。

 

  無住生心是同時的,無住就是生心,生心就是無住。生心是般若智慧放光普照,無住是心地清淨平等,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放光普照。「其餘地前諸賢,仍是打成兩截,一時生心,另一時無住」,無住不生心,生心不能無住,「可見凡夫絕分」,三乘菩薩都做不到,凡夫怎麼會做到?「今此淨土法門,教眾生持名念佛,令眾生即念離念,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無念,即凡成聖」。這個方法妙極了,即念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離念是把其他的妄想雜念放下,讓我們心裡只有一念,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叫離念,有這句阿彌陀佛是即念,即念離念,離念即念。潛通佛智,佛智是無所不知,潛通佛智就是潛通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暗合道妙,這個道是成佛之道,妙極了。巧入無念,就教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念久了自自然然無念而念,念而無念。你說他有念,他沒有念;你說他沒有念,他阿彌陀佛的名號相續不斷,一個接著一個。即凡成聖,我們的身是六道凡夫身,成聖,西方極樂世界是法性身。我們現在這個身體是法相身,是阿賴耶的相分,就是物質現象,極樂世界的身不是物質現象,它是從法性變現出來的。法性是清淨的,所以身是清淨的,法性是沒有念頭的,所以他心是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就是形容法性的德能、德相。

 

  「故《疏鈔》曰」,蓮池大師的《疏鈔》,這兩句話說得好,「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越是超越,三祇是三大阿僧祇劫。菩薩成佛,一般的講法,第一個阿僧祇劫修滿三乘,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第一個阿僧祇劫;第二個阿僧祇劫,初地到七地,七個位次;第三個阿僧祇劫,八地、九地、十地,三個位次,三大阿僧祇劫。別教從十信位到十地,修滿三個阿僧祇劫。淨宗一念就超越了,一念就是念佛,念阿彌陀佛。有榜樣、有證據給我們看,來佛寺的賢公老和尚,海賢老和尚做出榜樣給我們看,他一念超越菩薩三大阿僧祇劫。你要問我,他老人家往生什麼品位?我毫不懷疑、毫不思索告訴你,上上品往生。齊諸聖於片言,片言就是一句佛號,用這一句佛號跟一切諸聖,這個諸聖是講十聖,從初地到十地,跟他們平等,齊是平等。我們是凡夫,提升到法雲地的菩薩,簡直無法想像。這是世尊在經上講的,決定不是妄語。我們修學不能害怕,捨棄生命也無所謂,要幹到底。

 

  黃念祖老居士寫這個註解的時候重病,不是輕病,每個人看到都希望他休息,他太累了,一天到晚趴在桌子上。桌子旁邊堆那麼多參考資料,我都嚇壞了,堆那麼多。我問他從哪裡來的?感應不可思議,都是一些人找到送給他的,你找都找不到。我們學一樣東西,找個十幾二十種參考資料,都得找一、二年。你看他的參考資料,經論八十三種,祖師大德的著作一百一十種,總共用的參考資料是一百九十三種,我們親眼看到能不佩服嗎?五體投地沒話說。帶著重病,這都是示現給我們看,示現代眾生苦,示現的勇猛精進,不畏病魔也不畏年老,不肯休息,註解寫完成之後還常常在修訂,一直到定稿。我們已經認識很久了,如果要考慮到自己身體,每天工作一定的時間,也有一定的時間休息,他這個註解就要拖好幾年。六年完成的,要休息的話那就得十二年,不能休息,為正法久住,為淨宗的承傳要做出犧牲奉獻。好幾次嚴重病發,還是不肯休息。我們了解事實狀況,對這個註解,每一次展開就想到他老人家當時的狀況。他為誰?為我們。我們為了便利後人,編這個參考資料,對於學習就方便太多了。希望大家都有像海賢老和尚一樣的成就,正法就恢復了,眾生得到真實的利益。

 

  正法能不能恢復?不在外緣,都在我們自己。世尊講得很明白,什麼叫正法?有講經的人,有聽經的人,有修行的人,有證果的人(淨土往生就是證果),這一切具足就是正法。有講經,有聽經,有修行,沒有證果的,這叫像法。修淨土沒有人往生,這像法道場;有人往生,正法道場。來佛寺這個小廟,用這個標準來看,它是正法當中的正法,純正之法。三位往生都是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正中之正,表演給我們看,我們應當學習、應當跟進。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要有信心。如果你說他能做到我做不到,你就完了,你永遠做不到,為什麼?你信心沒有了。信心比什麼都重要!大經大論,像《華嚴》、《大智度論》上都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佛法從信心生的,聖賢教誨也從信心生的,不信就沒法子。現在為什麼傳統文化衰了?因為大家不信。很可能將來在外國興旺起來,為什麼?外國人信。所以我們要建立信心。老和尚一生給我們表法,表什麼法?就是幫助我們增長信心、堅定信心、堅固願心,決定得生。「至哉妙用」,至是達到極處。阿彌陀佛傑作,極樂世界是他的傑作,普度一切苦難眾生,個個圓滿成就佛道,真不可思議。

 

  我們把底下這段文先念一念,「念佛乃修行之徑路」,徑路就是近路,就是抄小路,最近的距離叫徑路。「持名又為四種念佛之徑路,稱為徑中之徑。又本經不倡一心不亂」,不提倡這一句,「直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為宗」,宗就是修學的總綱領,修行的總原則。「但能發心專念,皆可往生,故更為明確簡要。故稱淨宗第一經,因其為直截中之直截,方便中之方便,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利濟眾生,此經為最。」確確實實是如來所說第一經,一點都不假。我們遇到的是第一法門,實在是太榮幸、太幸運了,怎麼會在這一生當中遇到這個。

 

  下面我們看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其他法門乃正入無生」,他們走的路是正道,入無生法忍就是明心見性,就是八地以上,「故為難行道」,真難,不是假難,入門都難。說老實話,我們按一般正規的軌道來走,我們入不了門。入門的條件是要斷見惑,惑是迷惑,見是見解,也就是說我們看錯了,把這個看錯的要糾正過來,你才能入門。頭一個看錯是什麼?身體,叫身見。你想想看,六道眾生哪一個不是把身體看作自己?佛說這錯了,身不是我。身不是我,什麼是我?佛告訴我們,我不生不滅。這個身,身生滅。身是我,人死了,我不就沒有了嗎?那還要修什麼?不必修了。身不是我,認清楚,它是假的。身是什麼?像衣服一樣,這諸位知道,衣服不是我。那是什麼?是我所有的。身體也是我所有的,不是我。你要搞清楚、搞明白了,對生死就不害怕。生死是什麼?就是換衣服罷了,這衣服穿髒了換一件,六道輪迴就是換衣服,你換到哪一道去了,這個要知道。要破身見,換句話說,我們幹真的就不要為身著想,為身著想錯誤,要為我著想。我是什麼?靈性是我。不說靈魂,為什麼?靈魂迷了,它沒有覺。靈魂靈是假的,應該換一個字,迷魂。它要真的靈,它就不可能到三惡道去投胎,它到人間來投胎一定要選擇大富大貴的家庭,生下來就享福,享一生福,這才靈。性是靈的,靈性。不迷就是靈性,迷了就是迷魂。迷了,它在六道裡頭找身體,這個身體壞到不能用了,再去換一個身體。找身體也不是隨便找,跟父母有緣分。緣分都不好,我們迷而不覺,什麼緣分?報恩報怨、討債還債,要是沒有這個緣不會來投胎;凡是來投胎的,佛給我們講,不外乎這四種緣。所以懷孕不能墮胎,妳好好的把他生下來,好好去養他。他要是報恩來的,自自然然就是孝子賢孫,為什麼?過去你對他有恩。如果一墮胎,好了,你把他殺掉,他來報恩,你用這種手段對他,那就結成大怨,他再來怎麼樣?再來是報仇了。如果他是報怨來的,那怨上加怨,那個仇恨可深了。他是還債來的,過去欠你的,現在來他要賺錢還給你,養你,你把他殺掉,還債又加了殺業,變成仇恨。是討債來的,是父母欠他的,他來討債,你再把他殺掉,來生來世麻煩可大了。永遠糾纏不清,生生世世,不是一生一世,我們跟多少人結了怨!所以了解事實狀況,這一生吃虧不怕、上當不怕,為什麼?還債,我就了了,沒有怨恨、沒有報復的念頭。這叫什麼?這懂得還債,結帳,不可以再造惡業。學佛之後明白了,要把冤親債主用佛陀教育的方法,統統變成同參道友,上上乘法,這就對了。佛法給我們帶來無比殊勝的利益就是這個,把討債還債、恩恩怨怨統統變化成法眷屬,我們有共同的老師,諸佛如來,同參道友都是菩薩。我們走易行道,不走難行道。

 

  「今此淨業,巧入無生」,它太巧妙了,就是一句佛號。真信真願,這一句佛號不要中斷,一切時、一切處心裡都在念佛。對待一切人、一切事物,用清淨心、平等心。能捨,不要佔有,不要佔人便宜,不要障礙人的善法,要發心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人家是好事情,對他自己有好處,對社會、對大家都有好處,不但不能障礙,要想方設法幫助他,這就對了。我肯幫助別人,就有很多人幫助我;我處處障礙別人,將來得的果報,我想做什麼事情,就很多人障礙我。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萬不可以為我今天有權有勢,我可以障礙他;實際上障礙不住,這條路有障礙不通,我走那條路,一定要曉得。實際上有這種錯誤念頭的,他障礙自己,他沒有障礙到別人。這一生當中善心善行,緣不足就會遇到很多障礙,不能成就,但是功德是圓滿的,不做就圓滿。沒有障礙,他做成功才圓滿;有障礙,不成功也圓滿。《楞嚴經》上說的,「發意圓成,圓滿功德」,因為你發的是真心。為什麼有障礙?不是自己的業障就是眾生福薄,方方面面看清楚。那障礙我的那個人不是障礙我,障礙眾生,我們為眾生服務他障礙,我們沒法子為大家服務,我們樂得清閒,功德還圓滿,他造的罪業。他結罪不從我這結,因為我不見怪他,我不跟他作對,他跟眾生結罪。「今此淨業,巧入無生」,這是易行道。

 

  「念佛法門乃修行之徑路」。佛門有個小冊子,《徑中徑又徑》,我初學佛的時候喜歡看這個。徑路跟誰比?大乘小乘比,大乘是徑路,小乘距離遠;大乘跟禪宗比,禪宗是徑路,一般大乘教修學起來很難;禪宗跟淨土比,淨土又是徑路,禪就難了。淨土裡面有四種念佛,實相念佛難,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觀想念佛就比較容易,但是觀想要很細心的人、很有耐心的人,心浮氣躁觀想觀不成。你要不相信實驗一下看,十六觀第一觀觀太陽,「落日懸鼓」。觀成功是什麼?睜開眼睛太陽在面前,閉著眼睛太陽也在面前,無論什麼時候你一觀想,太陽就在面前。你試試看,你能不能觀成,觀成了,用這個功夫念佛決定往生。再有觀像念佛,你喜歡的佛像你天天看著它。這要很有福報,為什麼?你不需要工作,白天晚上對著佛像;不對著呢?不對著就觀不成,一定不離佛像。現在我們用的方法就用照片,我們早年在華藏圖書館,供的一尊藍底白的瓷像,阿彌陀佛像,現在我們都用,我這一生沒改。把這個像照相放大了,非常莊嚴。這張像自己細心去觀察,阿彌陀佛很少現這種面相,童子的面相,我們供的童子的面相。心裡想阿彌陀佛,這個相就會現前,叫觀像念佛。

 

  但是最方便的,持名,四種念佛裡頭是最方便的,捷徑當中的捷徑,直通無上菩提大道,不拐彎的,叫易行道。所以,「持名一法又為四種念佛中之徑路,故稱為徑中之徑。又本經不倡一心不亂」,為什麼?一心不亂一般人做不到,看到《彌陀經》上這一句他害怕,這我做不到,不肯念佛了,我遇到過這樣的人。梵文原本也沒有一心不亂,換句話說,一心不亂是鳩摩羅什大師他翻的,他用了一心不亂。有沒有道理?有道理。我們念佛要念到功夫成片就能往生,功夫成片不是一心不亂,就是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就叫功夫成片,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有這個功夫就能自在往生,來佛寺的三位老人都達到這個境界。為什麼羅什大師翻成一心不亂?阿彌陀佛來接引的時候先用佛光照你,佛光照你的時候,你的功夫就提升一倍,功夫成片就提升到事一心不亂,他沒翻錯。但是一般人不知道,不講清楚他不曉得。事一心不亂的人就提升到理一心不亂,佛光一照,功夫馬上就加一倍。那沒有功夫的人,佛光一照就到功夫成片。只要你有真信真願,臨命終時頭腦清楚,念十聲佛號,乃至於一聲佛號都可以往生,那就是佛光注照把你提升到功夫成片。

 

  決定不能懷疑,決定不要摻雜妄想雜念,心要清淨。所以我們平常要練用真誠心,無論對待什麼人用真心,決定不吃虧。不可以說我對佛用真心,我對一般人就用妄心。他用妄心對我,我用妄心對他,錯了。妄心用成習慣,對佛還是妄心,這就錯了,要把它轉過來。不怕吃虧,不怕上當,吃虧上當無所謂,因為我們的目標在極樂世界,我不想在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什麼都能放得下,沒有貪戀,沒有佔有,你多自在!心開意解,快樂無比,沒有煩惱,沒有憂慮,真心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全用真心。我們念念跟阿彌陀佛一樣,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明瞭、都有緣分接觸到淨土法門,都能夠真信真願老實念佛,將來都是極樂世界彌陀會上的同參道友,這多美好!別人對我不好,我對他好;別人毀謗我,我讚歎他,對自己有大利益,為什麼?自己真正放下,跟任何人沒有衝突。他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他不要,我們跟任何人沒有利害衝突。世間人放不下的,財色名利、七情五欲,不就這個東西嗎?我們這個全放下,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我們還建學校,建漢學院、建佛教大學,那是什麼?為別人建的,不是為我。我們有這個緣遇到這樁事情,希望成就,幫助正法久住,幫助成就人才,這是應該做的。隨分隨力去做,也不要勉強。

 

  本經直截了當,就用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為修學的宗旨、宗要。「但能發心專念,皆可往生」,決定往生。「故更為明確簡要。是故此經稱為淨宗第一經。因其為直截中之直截,方便中之方便。絕待圓融」,絕待就是絕對,絕待圓融是《華嚴》、《法華》,這部經跟《華嚴》、《法華》去相比,比《華嚴》、《法華》還要圓融,更不可思議。「日本淨宗大德推重此經,過於我國」。這個話講的是真的,日本淨宗這些大德,大概都是隋唐時候到中國來留學,他們親近善導大師,我們淨宗第二祖,親近智者大師,所以日本的佛教,淨土跟天台特別興旺。他們尊重善導大師為日本淨土宗開山第一代祖師,這個我們讚歎,他不忘本,尊師重道,沒有在日本傳教,他就是始祖,他把善導大師奉為始祖。

 

  「《黑谷大經釋》」,這個大經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的註解,裡面有一段話說,「於往生教」,就是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法門(教法),「有根本亦有枝末」。淨土有三經一論,這在那個時候,唐朝時候。淨土的經典最少,容易,愈少愈容易,只有三經一論。三經裡面是以《無量壽經》為根本,《觀經》、《彌陀經》、《往生論》,這都叫枝末。「又此經名正往生教」,在往生經教裡頭,《無量壽經》是正往生教,對極樂世界介紹得非常詳細;「餘名傍往生教」,餘就是其他的三種,《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往生論》,這叫傍往生教。「又此經名往生具足教」,為什麼?它面面都講到了,性相、理事、因果全講到,所以它是具足的。「他經」,《彌陀經》也講到,講得簡單,跟這個比就差很遠,這個詳細;《觀無量壽佛經》只講兩種,其餘的沒提,只講淨宗理論,根據什麼道理建立這個教的,得有理,第二個講方法,往生的方法,它只講這兩樣。理論只有兩句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淨土宗所依據的理論,因為你本來是佛,這是佛在《華嚴》、《法華》裡都說過的。凡是佛弟子,無論學哪個宗派,無論修哪個法門,這個理論一定要承認,一定要接受,不接受不能成就。一定要相信佛沒有說錯,每一個眾生本來都是佛,只是迷失了自性。自性迷了,於是思想見解產生了偏差,言行有了錯誤,這才把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變成十法界、六道輪迴。是錯誤的念頭變出來的,變的時間太久就回不去了,如果不是遇到佛陀,我們永遠錯下去。輪迴裡頭太苦了,現在我們很幸運,遇到了佛法,遇到大乘,遇到了淨宗,這是無比的幸運。這個幸運必須要自己全盤了解,才知道我太幸運了;如果你對於淨宗了解得不夠深刻、不夠透徹,你不會珍惜。你懷裡頭帶著寶物,你不知道,這個寶物不起作用,依舊還搞輪迴,這叫大錯特錯!

 

  「據上之義」,就是根據黑谷大師所說的,「淨土宗譬如妙高峰頭」,他就這個意思,妙高峰的峰頂,山頂,「而本經正如峰頭之頂尖」。這話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要求法,一切法的頂尖就在我們手中,我們不識貨、不認識,以為還有好的,到處去找,錯了。誰認識,誰明瞭?來佛寺的三個老人,他們認識,他們明瞭,他們一生不找第二個法門。他們有多大的成就?我肯定他們都是明心見性的,都是法身菩薩,不是凡人。我們說這個話不是隨便說,是看這三個老人一生的行持,跟他最後的表演。無疾而終,自在的走了,像開玩笑一樣,說我走了,就真走了。這令人驚訝,人走哪有這種走法!你到醫院去看看,走得多苦,樣子多難看,哪有這樣笑咪咪走的?這麼開心的走了,在這個地方表法任務告一段落了。後面呢?後面有後面人來接班,像接力賽跑一樣,他把棒子交給下面人了,非常快樂,離開他的跑道。這個法門就一句阿彌陀佛,頂尖,頂尖的頂尖,就這一句。你要真認識,可以說你的智慧就圓滿了,你不需要再用別的,就這一個法子成無上道,一定得念佛三昧,一定大徹大悟。不是念佛三昧,不是大徹大悟,走的時候怎麼那麼自在!

 

  「本經謂」,這本經說,「當來一切含靈,皆依此法而得度脫」,這釋迦牟尼佛說的。當來是將來,釋迦牟尼佛末法還有九千年,往後九千年真正能夠學佛得度,能夠一生成就的只有這部經,只有這個方法,老實念佛。印光大師一生教人,「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信願持名,求生淨土」。我刻了一塊印,這是印光大師傳心法要,你要問印光法師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這十六個字就是他一生的寫照。敦倫盡分,敦是親愛,倫是同類,範圍擴大,同是人皆須愛,這是敦倫。人有親疏,先從自己家庭,然後擴大到家族,再擴大到鄰里鄉黨,再擴大到社會、擴大到國家、擴大到全世界,「凡是人,皆須愛」,《弟子規》上說的,這叫敦倫。盡分是什麼?盡自己的本分,為一切眾生服務,關懷一切眾生,照顧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盡心盡力,不求回報,這是盡分。這是世間法,世間法是出世間法的基礎,沒有世間法,哪來的佛法?佛法建立在世間法的基礎上。淨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基礎,不能不認真去學習。我們學佛為什麼不能成就?就是基礎沒有,基礎不夠深厚。要拼命在這上紮根,往後才能夠壯大,才能夠開花結果,這根深蒂固,根不深不行。對於這個法門要真認識,那就是經多念、多聽,幫助你認識。真正認識,你的心就定了,心定之後經就可以不要了,一句阿彌陀佛就念到底,你會愈念愈歡喜。為什麼?這一句阿彌陀佛,所有經都在裡頭,全念了,一部也沒漏掉;一切諸佛菩薩名號都在裡頭,也一樣都不缺,一句名號是大圓滿。

 

  「是知利濟眾生」,利益眾生,救濟眾生,「此經為最」。我才發心把《華嚴》都放棄了,生平最喜歡的;專門學這個法門,專門學這部經,專門講這部經,無論到哪裡統統講這部經。我還有個學校的頭銜,終身教授,我到學校裡開課開什麼?開《無量壽經》,我就開這個法門。因為這個大學有漢學系,漢學系裡頭就是儒釋道,所以我可以開這個法門。漢學系有學位的,有學士、碩士、博士,有學位的。「持名之法,暗合道妙,最易行故。」這最後三句勸勉我們,我們要記住,真容易,不難,真成就。你看看來佛寺三老,平常人,在社會上沒有地位、沒有權勢,貧窮,也沒有財富,什麼都沒有,暗合道妙,最易行故。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習到此地。


佛教入门篇|认识佛教【全】

净土入门篇|净土资粮【全】

佛说阿弥陀经【全】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全】

普贤菩萨行愿品 【全】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全】

往生论讲记【全】

地藏菩萨本愿经【全】

太上感应篇 【全】

学佛问答汇编一

佛典寓言汇编一

蔡礼旭-细讲弟子规【全】

陈大惠-弟子规看天下【全】

陈大惠-教孩子的学问【全】

陈大惠-孩子要有好老师【全】

经典文章汇编一

001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汇集

002 佛说阿弥陀经 汇集

003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汇集

004 普贤菩萨行愿品 汇集

005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汇集

006 往生论 汇集

007 地藏菩萨本愿经 汇集

008 十善业道经 汇集
009 太上感应篇 汇集

101 认识佛教 汇集

102 净土资粮 汇集
103 学佛问答 汇集
104 佛典寓言 汇集

105近代往生录 汇集

106 净空法师答四众弟子问 汇集

201 细讲弟子规 汇集
202 东魁禅语 汇集

203 弟子规看天下 汇集

204 孩子要有好老师 汇集

205 教孩子的学问 汇集

901 经典文章 汇集

净宗学院| http://new.pllc.cn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http://www.amtbhk.com

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http://www.amtb.tw

华藏卫星电视台| http://www.hwazan.org/web/

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 http://sxjyqqw.org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目录汇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